-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與黨史題材有關的作品,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直連綿不斷,已構成了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焦點。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鐵流長篇報告文學《靠山》就屬于這樣一部值得關注的報告文學力作。書中內容不僅生動呈現(xiàn)了不計其數(shù)的人民群眾踴躍支援前線的動人畫面,更全面深刻地印證了人民群眾與中國共產黨的魚水真情。可以說,這部作品是以寫“支前”的方式,來揭示“靠山”的深刻蘊含。
初讀《靠山》,有一個十分明顯的感受,就是從內容的邏輯關聯(lián)上看,作者的著眼點似乎比較分散,運筆用墨也比較散漫。第一章寫長征前后,第二章寫濟南鋤奸,第三第四章寫沂蒙抗戰(zhàn)……書中的故事與人物,似乎沒有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但仔細品味后,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時期看似欠缺關聯(lián)的敘述,內里卻又有一條隱含的主線,那就是在革命的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發(fā)展階段,在中國共產黨人發(fā)起和組織的革命斗爭中,都有著人民群眾無畏參與和無私奉獻的身影。
《靠山》中的人物全部來自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普通群眾,內容講述了面對日軍的“鐵壁合圍”,山東莒南的淵子崖村村民為了保護留給八路軍的糧食,紛紛扛起土槍大刀,打退了前來搶糧的百十名偽軍,又利用圍墻和地道等優(yōu)勢,與日軍頑強對抗,一直堅持到八路軍趕來參戰(zhàn);32名婦女義無反顧地在寒冷時節(jié)跳進水中搭起人橋,幫助華野九縱尖刀連順利渡河……這些不曾進入歷史教科書的普通民眾,為革命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讓人震撼,為之淚目。從這里,我們讀懂了為什么說共產黨是魚,老百姓是水,魚永遠也離不開水;讀懂了為什么說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黨只有在人民中間才能生根開花。
蘇聯(lián)著名戰(zhàn)地記者西蒙諾夫曾帶著疑問來訪中國,他對淮海戰(zhàn)役中解放軍以少勝多的戰(zhàn)績感到不可思議。為了找尋答案,他不僅專門趕到了淮海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徐州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還采訪了國共雙方眾多的指揮官和普通士兵,以及淮海戰(zhàn)役、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等一個個支前模范。最終,他感慨道:“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兵民是勝利之本’!”
“兵民是勝利之本”是毛澤東同志于1938年在《論持久戰(zhàn)》中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這一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武裝斗爭”實踐中總結提出的一個獨創(chuàng)性思想,是黨的宗旨在革命戰(zhàn)爭中的具體應用和鮮明體現(xiàn)。這一光輝思想,既是對中國革命特點的深刻把握,也是對中國革命經驗的獨到總結,引導著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今天重溫“兵民是勝利之本”,我們從中還能體悟到另一個真理,那就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凝聚和團結起人民大眾這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根本原因就在于,我黨一經誕生,就有一股“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精神氣象,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經歷如此巨大的挫折和磨難,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和代價,依然能夠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這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屬性和特有的黨性所在。正因如此,黨與人民百年來始終血肉相連、一體同心、休戚與共、生死相依。
《靠山》 一作,用大量豐富與生動的感人事例告訴我們:誰代表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就支持誰、擁護誰。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艱苦奮斗,前赴后繼;人民群眾為了民族解放的自我利益眾志成城,同心勠力。這種同心同德的前行,同舟共濟的奮斗,能夠克服一切障礙,能夠戰(zhàn)勝一切敵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勝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民當然是“靠山”,人民又不僅僅是“靠山”。一言以蔽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來源:《旗幟》2023年第2期;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 編輯:劉瓊 送簽:劉瓊 簽發(fā):鐘鳴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wǎng)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5,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