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區(qū)包括污泥斗和上坡容積
1。坡度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大于55度)。
2. 如果長邊:短邊=相對整數(shù)n,則可設置n個桶,使每個桶接近一個正方形;
3,或制作一個長條形桶,并可設置一個或多個排泥管
近年來多采用抽泥泵通過吸泥管口,將池底沉淀物吸出,排入下水道。另一種排除池底污泥的方法是在池底建造若干污泥斗,斗的四壁均與水平線成45~60°角,使沉淀物沿斗壁滑到斗底,而在斗底設置排泥口及排泥管道,平時用閥門堵塞排泥口,待斗中沉淀物聚集到一定數(shù)量后,即打開閥門,借池水壓力并利用少量池水沖除泥斗中的沉淀物。
新型自動污泥斗,其實也是包括一個漏斗狀的斗體,斗體的下端為出料口, 新型自動污泥斗的特征在于出料口的后側設有一鉸接座,出料口的下側設有可對其進行 封堵的托料板,托料板的上側中后部位置設有一耳板,該耳板與出料口后側的鉸 接座通過轉軸鉸接連接,托料板后端上方與斗體的外側壁之間設有排料油 缸,托料板兩側設有楔形擋板,托料板的下側中前部設有一可向前滑動的延伸板,延伸板的后側安裝有驅動油缸,驅動油缸的缸體與托料板固定連接,排料油缸兩端與斗體、托料板分別分別采用鉸接方式連接。
新型自動污泥斗的優(yōu)勢如下:
當排料油缸處于伸展狀態(tài)時,托料板位于出料口的下端且呈水平狀態(tài),此時出料口處于封閉狀態(tài),內部物料在斗體內不會下落,當排料油缸收縮時托料板前端向下傾斜,使出料口處于部分開放狀態(tài),物料會沿托料板上側向下滑落,楔形擋板可防止物料從兩側滑出,從而實現(xiàn)卸料目的, 而通過控制托料板的傾斜狀態(tài)即可起到調節(jié)排料速度的目的。另外,在排料過程中延伸板可沿托料板前后移動,進而實現(xiàn)控制物料落點的目的,不至于物料在同一位置堆積較高。
使用維護及注意事項
1.使用前應在卸料口電動閘閥連接絲桿上涂沫適量鈣基或鋁基潤滑脂,投入使用后,每3~6月檢查涂沫一次,使用頻繁時,每月檢查涂沫一次。
2.電動啟閉機采用0#板鋰潤滑脂或相應《閥門電動裝置說明書》中要求的涂抹潤滑脂,每年檢查添加一次。
3.電動啟閉機在進行手動操作時,應將切換手柄扳至手動位置,手動完畢后不得再將手柄扳回,電動時會自動切換。
4.電動啟閉機外殼進行接線調試工作不得在雨天進行,調整完畢后將外殼蓋好,并注意密封效果,開蓋調試工作應即開即調,不得開蓋后隔宿調試。
5.電動啟閉機均為短時工作制,連續(xù)調試時間不得太長。
污泥斗分類
1、手動污泥斗一般適用于污泥量較小的場合,污泥斗容積一般不大于5m3。
2、氣動污泥斗是通過壓縮空氣來控制氣缸的伸縮,從而打開或關閉污泥斗下面的閘門,完成卸料及儲泥的目的。
3、電動污泥斗是通過電動推桿或電液推桿來操作泥斗下面的閘門,完成卸料及儲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