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艙集成除做好設備的安裝,滿足設備的安裝、運行和維護要求,確保設備運行安全可靠外,還需做好人機工程學設計和內部的觀處理,確保艙內整潔、美觀。艙內應設置集成吊頂,無頂部骨架、橫梁外露;壁板潔凈、平整,無外露骨架。
預制艙殼體內不走明線,需采用暗敷方式,如無法采用暗敷方式,需采用金屬管走線,管線走線路徑應美觀、排列整齊。
開關、插座采用暗裝形式,面板應緊貼墻面,四周無縫隙,安裝牢固,表面光滑整潔,無碎裂、劃傷,裝飾帽。同一部位開關面板高度、色澤應一致,間隔均勻,開關通斷位置一致,操作靈活,接觸可靠。
光伏發(fā)電預制艙內配電箱型號統(tǒng)一,安裝高度統(tǒng)一,配電箱宜設置在預制艙出入口附近,方便人員操作,緊湊布置,安裝高度為配電箱下沿距地1.3m。配電箱艙體周邊平整無損傷,漆面無脫落,入箱的管線長短合適、間距均勻、排列整齊。
預制艙式變電站一次艙敷設絕緣墊,二次艙及主控室采用靜電地板
預制艙的密封與防塵
1、預制艙良好的密封性能,艙體密封需采用硅橡膠或三元乙丙材料密封條,進出線電纜孔采用敲落孔配密封膠圈或密封件等處理,密封材料的壽命應大于5年,并制定合理的更換方案,提供相應的備品備件。
2、配置微正壓空調的預制艙,需一并配置風道均壓系統(tǒng),實現(xiàn)艙內均衡的微正壓環(huán)境,艙內氣壓外部環(huán)境氣壓5Pa左右,防塵、防潮。
3、艙體拼接處防護等級不低于IP43,需采用機械結構為主,密封材料為輔的防護方式,不得單采用密封材料防護。
預制艙是智能變電站應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它是由預制艙體、二次設備屏柜(或機架)、艙體輔助設施等組成,在工廠內完成制作、組裝、配線、調試等工作,并作為一個整體運輸至工程現(xiàn)場,就位于安裝基礎上。預制艙及其內部的二次設備實現(xiàn)整套二次設備由廠家集成,實現(xiàn)工廠化加工,減少現(xiàn)場二次接線,減少設計、施工、調試、工作量,簡化檢修維護工作,縮短建設周期,有效支撐了電網(wǎng)建設。
預制艙具有標準化、模塊化、預制化的技術特點。廠家可根據(jù)設備柜體的實際需要定制特定尺寸,以便適應設備的正常運行。
標準化是指預制艙的尺寸參照標準集裝箱尺寸并經過適當改良,盡其完善、標準的符合設備的采用,及為更有效的利于設備的正常運行,使其達到相應的標準化;
模塊化是指:預制艙按照內部設備功能的不同,分為公用設備預制艙、間隔設備預制艙、交直流電源預制艙、蓄電池預制艙等模塊。不同的模塊預制艙內根據(jù)電壓等級的不同,又可劃分為若干子模塊;
預制化是指預制艙的艙體結構、內部設備按裝、內部設備間的連線、內部設備間的電纜和光纜均采用工廠化預制的方式加工。并在工廠內完成所有設備的安裝、接線與調試工作嗎,將預制艙及其內部設備作為一個設備整體運輸至變電站現(xiàn)場,完成就位和通電從而達到提高現(xiàn)場施工效率,實現(xiàn)了降低智能變電站建設周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