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包漿溫潤,寶氣內(nèi)蘊,長時間不變。偽品包漿枯藁,有的像油漆,越放久越耐看。舊說有五色,分別為佛經(jīng)紙,栗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jīng)紙色為。上海朵云軒95年拍品中有一銅爐(高19.2厘米),其色澤就能達到佛經(jīng)紙色。此外,一些使用了特種工藝制造的灑金、錯金銅爐,其價值要比一般的銅爐高數(shù)倍。
真品有自然均勻的磨損,特別是在足底。偽品無磨損或人為打磨??铊T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幫助斷代,而銅爐的價值也越高。宣德爐在明、清以及民國均有鑄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從整體造型上來說,明代銅爐的整體風(fēng)格是雅致、渾厚。
不少收藏者認為宣德爐中含金。有些人認為有些銅爐表面的“雪花金”斑點就是銅質(zhì)中含金的體現(xiàn)。有些人認為宣德爐若比重超過銅,就一定有金的成分。“雪花金”是一種色斑,不是銅質(zhì)中含金,因為就算銅中加入金,煉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銅分離的狀態(tài)。有些宣德爐比重是比銅大,但這并不足以說明爐中含金,有多種金屬的比重都大于銅,這些爐的鑄造中有可能是加入了其他比重大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