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立雄|和田玉黑黃皮籽料 · 龍紋守護把件
規(guī)格:63*39*22mm 重量:83.3g
備注:附材質鑒定證書、收藏證書
估價:RMB 120,
郁立雄,江蘇省玉雕大師,蘇州玉雕名家,其作品創(chuàng)作依托傳統(tǒng)中國玉文化,產品具有厚重的文化品位,深受業(yè)界人士和玉文化愛好者的歡迎。
錢建鋒| 和田玉高油灑金皮籽料 · 祥云平安牌
規(guī)格:52*33*9.7mm 重量:40.3g
備注:附材質鑒定證書、收藏證書
估價:RMB 120,
錢建鋒,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特的作品風格,尤其擅長動物,花鳥,仿古題材的創(chuàng)作,頗受業(yè)內人士的好評
有些玉器直到清代晚期也依然作為重要的禮器。據(jù)《周禮.大宗伯》中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虎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北?、琮、圭、璋、璜六種玉器,即是所謂的禮樂器。此外,瑗、環(huán)、 瓏等也曾有不同時期作過禮器。
玉兵器,主要有玉戈、玉刀、玉戚、玉 、牙璋、玉斧等。這些器形本源于實用器,主要出現(xiàn)于商、周兩代,以商前期為。春秋戰(zhàn)國乃至以后的時代,除仿古玉器中有少量的作品外,這幾中器物均很少見到。大多無使用痕跡,而主要為儀仗用器。
人身佩玉,其內容十分龐雜,主要有頭飾、耳飾、項飾、手飾、身飾之分玉佩飾產生于原始社會。許多器形較小的板狀體,器身有穿孔的各形器物都被認為是佩飾,主要有:玉 、玉人、玉龍、玉耳 、玉 、玉 及各種玉佩、玉墜等。
玉制器皿。早見于商代,哪玉簋。戰(zhàn)國秦漢時,玉角杯、玉卮、玉奩、玉燈、玉羽觴等也較常見。唐宋以后,玉杯、玉碗、玉瓶大量出現(xiàn),餐具、文具、酒具等品種激增,仿古玉器皿在此后開始制作。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種及數(shù)量均達到鼎盛。生活用具類的玉器也有可能因為隨葬而變成喪葬類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