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用啜墨看茶來比喻制壺人的個性培養(yǎng)、文化修為,用深入淺出的道理來教育藝徒,一遍遍反復解釋修心養(yǎng)性和做壺的關系,以至藝人在心態(tài)平和,心境平衡的狀態(tài)下,心領神會其制壺工藝之要領,終達到形、態(tài)、氣、神、韻之高境界。這是顧景舟對下一代藝徒的殷殷期望和苦口婆心,也表達了顧景舟對其藝徒的一種特殊的授藝方法與心得體會。
顧景舟,被海內外譽為“壺藝”、“一代宗師”。他是藝術界公認的壺藝,身的紫砂藝術大師。在宜興工藝美術史上,他的名字震古爍今,蜚聲海外。他的造壺藝術更與明代時大彬等齊名并稱。顧景舟的壺,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藝術。壺是顧景舟藝術的結晶,也是他人格、審美的一種宣示。
顧景舟解放后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在了培養(yǎng)新一代人身上,偶爾創(chuàng)作做壺。所以,他是一位低產(chǎn)量的紫砂藝術家,與朱可心他們比,存世量可能只有他們的十分之一還不到,可留下來的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很少有人能收藏到他的真跡,即使是親朋好友也很難得到,因為,他一個月的產(chǎn)量也就兩、三把壺,多也就四、五把了不起了,因為他每做一把壺其準備工具的時間就得好幾天。從起稿到成品,費時多日,有時候不滿意就捏掉重新來過,對自己的每一把作品都認真對待,非要達到至善至美的程度才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