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植紅椎前,一定要全面了解紅椎的生長特性,選擇合適的種植地,設置合理的栽植密度。基于紅椎喜歡濕潤、溫暖的習性,在丘陵盆地區(qū)域,一般選擇東南坡、南坡以滿足其光照條件,確定好栽培地后,需要將周圍的灌木叢清理干凈,并采取穴狀整地的方式。一般采用栽植或移植的方式造紅椎林,栽植時選用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和無機械損傷的兩年生營養(yǎng)杯苗,同時對幼苗進行精細化處理,剪除其大部分葉片和過長的根系。栽植時要注意植株帶有一些泥土漿,將有機肥施于穴中后回填表土,幼苗的原始生長狀態(tài),并將坑中石塊清理干凈。種植工作好在雨天進行,若是在干旱天氣種植,則要注意及時澆灌以提高成活率。
紅椎種子的采集要挑選在紅椎林中向陽的、樹干通直、性狀良好、無病蟲害健康狀況良好的樹種作為采種母樹,在每年果實成熟的11-12月份之間,采用呈現(xiàn)黑褐色的、光滑、大粒的堅果作為的種子。對于所采集回來的種子要能夠展開對病蟲的消殺和預防處置,種子中主要蟲害為象鼻蟲,可以通過敵敵畏進行消殺,也可以通過用溫度45~60度的熱水將種子浸泡15min的方式處理。其次是對于消毒后的種子進行陰干,采用沙藏的方式,先在室內鋪一層可用手抓成團的濕沙,然后一層種子一層沙的方式層層堆放,確保厚度達到7cm左右。后是將貯藏好的種子放置在通風性良好的庫房。
種子的播種和芽苗的管護。紅椎的佳播種日期為種子貯藏的第二年的2-3月份,才能夠為種子的發(fā)芽養(yǎng)護他足夠的水源、適宜的溫度,避免種子和芽苗因為水、溫度等條件導致成活率降低。是要進行播種前的基質的處理,要求利用細河沙作為播種的基質,將細河沙加上土和水攪拌成糊狀,將種子漿化在其中之后再進行播種;其次是播種前的整地處理,要求選擇向陽的、水利條件良好的地塊,使得地塊平整,并且實現(xiàn)噴灑農藥,消滅地下的害蟲。而后是進行100*10cm的規(guī)格起畦;后是播種和養(yǎng)護。將種子均勻的播散在床面上,利用1cm厚的沙子將裸露的臟字覆蓋住,然后在苗床上覆蓋遮光膜,進行灑水直到整個苗床環(huán)境都處于濕潤狀態(tài),保持溫度在20~28度為宜,同時要嚴防烈日暴曬,透光率保持在30%左右。而后當種子發(fā)芽之后,及時揭開遮光膜,對芽苗進行噴水,確保苗床濕潤,同時要每個月至少噴農藥2次,進行病蟲害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