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筑稱世界東方文化傳統(tǒng)的工藝,結(jié)構(gòu)固定模數(shù)計算出整體比例,使建筑整體美觀。我公司承接各種古建工程及仿古工程,擁有大批工程技術(shù)人員、設(shè)計人員,本公司質(zhì)量、信譽可靠,并有完善的售后服務(wù)體系。 展望未來,我們愿與各界朋友誠摯合作,共創(chuàng)輝煌的明天。
涼亭是供游人休息、遮陽、避雨、觀賞風(fēng)景立的景觀建筑。
涼亭的特點:有柱無墻,有頂有凳的景觀建筑。
涼亭的造型各異、用料多樣:涼亭的平面形式有方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扇形、十字形等。屋頂有単檐、雙檐、攢尖、歇山等。
閣者,四阿開四牖。漢有麒麟閣,唐有凌煙閣等,皆是式。——《園冶》
重無為樓,四敞為閣。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shè)有門,四周還都沒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huán)閣漫步、觀景。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筑,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兩層,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物的一種。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四面開窗。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shè)隔扇或欄桿回廊,供遠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有時也特指女子的臥房。
清代的幾處大戲園,主體舞臺建筑平面近方形的均稱閣,觀戲扮戲的狹長形重屋均稱樓。
《滕王閣詩》
[唐]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軒與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納涼、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多置于高敞或臨水之處,用作觀景的小型單體建筑。軒式類車,取軒軒欲舉之意,宜置高敞,以助勝則稱?!秷@冶》
園林中的軒與亭相似,也是古典園林中起點景作用的小型建筑物。多居高臨下,于下處仰望,似有升騰飛動之感。
《項脊軒志》(節(jié)選)
[明] 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
廊是鏈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通道。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避雨,便于人們游走過程中觀賞景物。
舫似船而不能劃動,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仿照船型而建造的一種建筑,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園林的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筑物,供人們游玩設(shè)宴、觀賞水景。
由于舫不能動,又稱不系舟。放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臨其中,使人有蕩漾于水中之感,是園林中供人休息、游賞、飲宴的場所。
但是舫這種建筑,在中國園林藝術(shù)的意境創(chuàng)造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
但自莊子說了“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園主隱逸江湖,再不問政治。所以它常是園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適世隱居之意。
但是舫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蘇州獅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園,所以其園中之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而頤和園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夕次盱眙縣》
[唐] 韋應(yīng)物
落帆逗淮鎮(zhèn),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fēng)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夜憶秦關(guān),聽鐘未眠客。
亭(涼亭)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園中之亭,應(yīng)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zhèn)路邊之亭的“再現(xiàn)”。
亭一般為開敞性結(jié)構(gòu),沒有圍墻,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因為造型輕巧,選材不拘,布設(shè)靈活而被廣泛應(yīng)用在園林建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