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糧配料、磨粉制曲、釀造發(fā)酵至開窖取酒,五糧液酒的釀造時間周期長、操作要求細、控制難度大、生產成本高,尤其是在釀造發(fā)酵階段,需經過“跑窖循環(huán)”“續(xù)糟發(fā)酵”“沸點量水”“分層起糟”“混蒸混燒”等多道極其復雜工序,每輪次發(fā)酵時間就需70天,雙輪發(fā)酵達140天,發(fā)酵期在各香型白酒生產中歷時長,其傳統(tǒng)釀造技藝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選取特制陶壇存放原酒,在暗光、溫度與濕度波動小的環(huán)境下保存。通過陶壇壁上細微孔隙,刺激性物質不斷揮發(fā),酒質進一步提升,氧氣進入壇內與酒分子發(fā)生緩慢的陳化反應,經過3-5年的存放,酒分子與香味物質和諧交融,酒體充分成熟,陳香更幽雅,窖香更濃郁,口感更加醇厚豐滿、細膩圓潤。
董酒風格特,早被行家們歸納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具體一點講,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甘冽爽口,又有小曲酒柔綿醇和與回甘,并微帶使人有舒適感的百草香及爽口的酸味,飲后不干、不燥、不燒心、不上頭、余味綿綿。細品董酒風格特之處,更能讓人感到飲用董酒是一種高尚的享受。
酒液清澈透明
清澈如少女的眸子,晶瑩如萬里無云的晴空,展現(xiàn)著原始、自然的純樸,不留任何雕琢,酒汁以經過高原砂石泥土篩取濾過的地下泉水釀造,甜爽甘冽。
"城以酒興,酒以城名",自元代郭懷玉釀制瀘州老窖大曲酒開始,經明代舒承宗傳承定型到新中國發(fā)展壯大,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傳承至今已有23代,瀘州老窖成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fā)源地。1959年,國家出版了釀酒教科書《瀘州老窖大曲酒》,成為我國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標準的制定者,酒界周恒剛先生親筆題寫了"濃香"。
藝:瀘州老窖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690余年已傳承23代
瀘州老窖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已傳承23代。
曲:曲乃酒之骨
酒曲是白酒釀制工藝中所用的糖化發(fā)酵劑,是構成白酒風味的重要成分。公元1324年,瀘州老窖酒傳統(tǒng)釀制技藝代傳承人郭懷玉成功研制出釀酒曲藥--"甘醇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