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氣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氫銨,第二步碳酸氫銨與氯化鈉反應生成的碳酸氫鈉沉淀和氯化銨,碳酸氫鈉之所以沉淀是因為它的溶解度較小。經過濾得到碳酸氫鈉固體。(這兩步和上面的索氏制堿法相同)。
根據(jù)NH4Cl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溫下卻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283K(5 ℃~10 ℃) 時,向母液中加入食鹽細粉,而使NH4Cl單結晶析出供做氮肥。
此法優(yōu)點:保留了氨堿法的優(yōu)點,消除了它的缺點,使食鹽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與合成氨廠聯(lián)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氣CO 轉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這一工序。
危險性
碳酸鈉粉塵對皮膚、呼吸道和眼睛有刺激作用,長時間接觸本品溶液可能出現(xiàn)濕疹、皮膚松軟、皮炎等。
消防措施
發(fā)生火災可用水、干粉滅火劑、泡沫或二氧化碳施救。
小蘇打的化學式是NaHCO3。它的名字也有很多,學名碳酸氫鈉,又稱重碳酸鈉或酸式碳酸鈉。俗名除小蘇打外,還有焙燒蘇打、發(fā)酵蘇打和重堿等。
臭蘇打
以上三種是較常見常用的三種“蘇打”。除此之外有時”臭蘇打“會提及進來。
臭蘇打是硫化鈉的俗名,化學式為Na2S,又稱臭堿、黃堿、硫化堿,具有臭味。溶解于冷水,極易溶于熱水,微溶于醇。
硫化鈉為無機化合物,純硫化鈉為無色結晶粉末。吸潮性強,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強堿性反應。觸及皮膚和毛發(fā)時會造成灼傷。故硫化鈉俗稱硫化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