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育苗
采種:柳樹3—4月開花,4-5月果熟。當(dāng)蒴果由綠色變成淺黃色,少數(shù)裂口吐絮時,應(yīng)抓緊采收。種子的調(diào)制與楊樹相同。出種率一般為2%-4%,千粒重0.1(垂柳)-0.167(旱柳)克。種子極易失去發(fā)芽力,故應(yīng)隨采隨播。
播種:一般均用苗床播種。播種前,苗床先灌足底水。與此同時將種子用清水浸泡使之吸脹,然后混以溫砂,拌勻后播種。條播或撒播均可。播后用細篩篩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無風(fēng)沙危害處亦可不再覆土,播后輕輕鎮(zhèn)壓(用鐵鍬輕拍床面),再用清水噴霧,使種子落實,與土壤密接。若有風(fēng)沙危害或旱害較重,可在床邊插枝遮陰、擋風(fēng)。
撫育管理要點:播種后,如溫、濕度合適2—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應(yīng)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床面濕潤,同時注意遮陰,勿使幼苗受日曬灼傷。其余管理與楊樹相同。柳樹產(chǎn)地多有河川池塘,種子往往隨柳絮飄落水邊和濕地,隨即自然萌發(fā)生長成苗。筆者曾在河漫灘采集天然落種的小柳苗歸圃培養(yǎng)。省去采種、出苗期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當(dāng)年苗高達1.5-2米,高可達2.5米,效果很好。
旱柳屬楊柳科,落葉大喬木,在寧夏,主要栽種于引黃灌區(qū)。"無心插柳柳成蔭",易栽易活是其主要特性。寧夏旱柳不怕寒冷,不畏風(fēng)沙,耐寒耐澇,抗鹽堿,無論在山川、沙漠、丘陵,還是房前屋后,溝旁路邊,都適宜栽種,種則活,活則旺,生長較快,四五年可成椽材,十五年左右即成棟梁之材。
觀賞價值
柳樹是我國觀景樹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栽種歷史非常悠久,尤其是河堤旁邊,常見的搭配就是柳樹。每年春天,柳樹發(fā)出嫩綠的新枝,微風(fēng)吹來,弱柳扶風(fēng)的美景,不知道讓多少游客為之心醉。楊柳也被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早已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旱柳的觀賞價值不言而喻,在觀賞樹木當(dāng)中占比非常大,地位很重要。
旱柳,中藥名。為旱柳的嫩葉、枝或樹皮。分布于東北、華北平原、西北黃土高原,西至甘肅、青海,南至淮河流域及江蘇、浙江等地。具有清熱除濕,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黃疸,急性膀胱炎,小便不利,關(guān)節(jié)炎,黃水瘡,瘡毒,牙痛。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達18m。大枝斜上,幼枝被毛。芽微有短柔毛。葉片披針形,長5-10cm,寬1-1.5cm,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蒼白色,邊緣具細腺鋸齒,幼葉有絲狀柔毛;葉柄短,長5-8mm,在上面有長柔毛。花序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圓柱形,長1.5-2.5(-3)cm,軸有長毛;雄蕊2,花絲基部有長毛,腺體2;雌花序較雄花序短,長達2cm,有3-5小葉生于短花序梗上;子房長橢圓形,無花柱或很短,腺體2,背生和腹生。果序長達2(-2.5)cm。花期4月,果期4-5月。嫩葉多縱向卷曲,完整葉展平呈披針形,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幼葉有絲狀柔毛,薄紙質(zhì);葉柄短,亦有柔毛。氣微,味微苦、澀。嫩枝圓柱形,淺褐黃色,表面略具縱棱,有光澤,節(jié)上有芽或脫落后呈三角形的瘢痕。質(zhì)輕,易折斷,橫斷面皮部極薄,木部黃白色,疏松,中央有白色髓部。氣微。味微苦。
旱柳的造林方式
在農(nóng)村休閑地或者是在植被較少的河灘地帶可以通過插條的方式來造林。如果是以柳編為主要的目的的話,在造人的時候可以把樹和樹之間的密度加大。可以每畝種100株左右。如果是把柳樹當(dāng)做用材的話,好就適當(dāng)?shù)臏p少種植的密度。造林成功后要及時清除多余的萌條。插干造林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林方法。用直徑在4厘米左右的旱柳枝條插柳,但是在正式插干之前,要有條得到更好的浸泡。好是在插柳前把柳條在水里浸泡10天左右。浸泡完畢后就可以進行插條,但是需要注意的深插實碟。
旱柳的特征特點
旱柳為落葉大喬木,旱柳高度在10~40米之間,胸徑達350厘米,樹皮灰褐色紋理較粗。旱柳生性喜陽光、耐寒冷干旱,分布地區(qū)廣泛,我國所有省份都有栽植,生長于海拔3600米以下的地區(qū),常生長在干旱地或水濕地,目前園林中栽植的旱柳幾乎都是人工栽培。旱柳主要為園林綠化使用,也作為加工木材原料種植。旱柳重要的園林及城鄉(xiāng)綠化樹種,宜沿河湖岸邊及低濕處、草地上栽植;亦可作行道樹、防護林及沙荒造林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