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榆在高溫下可生長,但其高溫不能持續(xù)超過38℃~40℃,不然會導(dǎo)致葉片受到輕度損害。其抗寒能力也高,可耐-36℃的低溫。金葉榆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微堿性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均可,說到排水灌溉,其輸水距離不要超過一公里,水的酸堿度應(yīng)在6.0-8.0之間,若使它處于強酸強堿性的環(huán)境下,那么對不起,它將與色澤亮麗,枝條密集無緣。
金葉榆在設(shè)計造型前,剪去其植株上存在病蟲害的樹枝、枯死的樹枝、以及長勢過長的樹枝,在對其進行造型改造,設(shè)計出層次分明、疏密得當(dāng)?shù)臉湫巍?金葉榆的觀賞性。初春時期,金葉榆便綻放出嬌黃的葉芽,似無數(shù)朵蠟梅花綻放枝頭,嬌嫩可愛,早早給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
金葉榆生長迅速,枝條密集,耐強度修剪,造型豐富。既可培育為黃色喬木,做為園林風(fēng)景樹,又可培育成黃色灌木及高樁金球,廣泛應(yīng)用于綠籬、色帶、拼圖、造型。金葉榆根系發(fā)達,耐貧瘠,水土保持能力強,除用于城市綠化外,還可大量應(yīng)用于山體景觀生態(tài)綠化中,營造景觀生態(tài)林和水土保持林。
金葉榆插穗處理
入冬前從健壯母株上選取直徑0.5 cm以上的壯條,截成20cm左右的插穗,綁成捆,在背風(fēng)向陽處進行沙藏。4月上旬取出插穗,用清水洗凈沙土,用ABT 6號100mg/kg浸泡下部2h。在事先做好的苗床上一般可直接進行扦插,株行距50 cm×15cm,隨開溝隨扦插,插穗微露出地面,將土踩實,覆蓋地膜,澆透水。4月下旬開始出芽,此時要特別注意從芽眼處摳破地膜,使新芽長出地面。
金葉榆嫁接后,傷口愈合較慢,嫁接15d后,隨著傷口的逐漸愈合,要進行一項特殊管理即抹去作為砧木的白榆枝干萌生出的一些綠芽,只留下嫁接枝的金黃色葉片。待接穗與白榆干完全結(jié)合后,將嫁接時纏繞在傷口處的塑料帶認真拆除。
中華金葉榆做綠籬時,一般采用扦插苗或底部嫁接苗,一年后便可使用。施工時,株行距不能太小,以30~40cm為宜,過密則不利后期生長。為了提高觀賞效果,可在6月份下旬或7月上旬進行一次修剪,既增加了萌條數(shù)量,又延長了觀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