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設計工作者就應該盡量充分利用現(xiàn)有理論,進行合理設計,從而在相同的工程造價情況下,提出更通暢、更舒適安全的設計方案。
由于內側和外側情況相似,這里主要討論內側情況,外側情況可以同理說明。從舒適角度講,駕駛員超車時,為了避免撞上近距離的路緣石和護欄,需要采取“避閃”措施,即車輛盡量在遠離中央分隔帶而靠近第二車道的一側行車,(此現(xiàn)象在《公路通行能力手冊》中論述過,并有照片說明,筆者在高速公路上也注意到此現(xiàn)象,通過訪問三位有經驗的司機也證實了這一現(xiàn)象)
這樣使駕駛員超車時,非常緊張地注意兩側的障礙物,(包括路緣石和右側的車輛),從而降低了超車車道上車輛的自由度,也就降低了其通行能力。從安全角度講,路緣石高出路面并位于護欄外側,也是不科學的。
司機如果由于疲勞或緊急避讓車輛,尤其在夜間護欄上有明顯的反光標志,而路緣石上卻沒有,司機看不清楚路緣石位置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xiàn)撞擊路緣石現(xiàn)象,進而引起車輛跳起后撞向防撞護欄,極易導致車輛的側向傾覆,甚至翻滾,對司機生命和車輛都極為不利,造成很大威脅。
集中排水。但是在高速公路中,方面作用已經被護欄所取代,而第二方面作用的發(fā)揮也十分有限。由于現(xiàn)行高速公路的線形參數(shù)提高較大,大多數(shù)路段已不設置,即使設置了,也大多數(shù)屬于雙向坡,所以大部分路段中央分隔帶處并沒有路面水流經過,也就不存在集中排水的問題。
主線直線段或仍是雙向坡的曲線段
將路緣石取消,中央護欄之間的距離可以縮短,(美國某些高速公路甚至將中央護欄的立柱兩排合并為一排,適當加密立柱,而兩側的波形板都固定于同一排立柱上),這樣有利于護欄遠離行車道邊緣,增加中央分隔帶兩側超車車道的通行能力。路兩側土路肩和邊坡都在春季植草,以防止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