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石雕獅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見的物品,以石材為原材料經過石匠的雙手雕塑成獅子的形象,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中國記錄里出現較早的石獅是東漢高頤墓前的石獅。石獅子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院、園林、陵墓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更多的時候,武漢石獅子是擺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
擺放石雕獅子可以避邪納吉。古人認為石獅子是可以驅魔避邪,所以早用來鎮(zhèn)守陵墓。這種人們心目中的靈獸,也被稱作“避邪”。在人們的民俗生活中,石獅子不僅用來守衛(wèi)大門,還有在鄉(xiāng)間路口設立石獅子與“石敢當”有同樣的功能,用以鎮(zhèn)宅、避邪、禁壓不祥和保護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獅子來把大門可以避兇納吉,抵御那些妖魔鬼怪之類帶給人們的侵害,表現了人們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
在中國傳統(tǒng)風俗習慣上看,擺放石雕獅子可以彰顯權貴。古代在宮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獅子守門,顯示了主人的權勢和尊貴,如北京天安門前金水河畔的兩對威風凜凜的守衛(wèi)大門的石獅子就體現了皇權、威震八方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
擺放石獅子還有藝術裝飾的作用。石獅子還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裝飾品。雄獅子多在爪子下面踏著一個“繡球”,雌獅腳下往往還踩著一個幼獅。民間也有獅子滾繡球的繪畫和圖案,這無非表示娛樂升平和人間愛戀之象征意義,體現了人們趨向太平祥和的美好愿望。
石雕獅子200公分石獅子是以石材為原材料而雕塑成獅子的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石雕獅子200公分石獅子作為漢族傳統(tǒng)文化中常見的物品。石雕獅子是漢族傳統(tǒng)建筑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
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常用的石獅子款式石潮汕獅:是流傳于廣東潮汕地區(qū)的一種石獅工藝造型,潮汕獅像獅子,又不像獅子,是一種經過夸張美化了的藝術形象。按木雕藝術家張襤軒的傳藝口訣:“廳獅十二兩頭”意思是潮汕獅頭的特色,著重于夸張獅頭,。潮汕獅獅頭高昂、鼻大嘴闊、雙目圓瞪,頭和腳遍布卷毛,身披鬃毛道道,既符合獅子的生態(tài),又同整體的夸張相協調。頭大身小,但因坐勢十分得體,因而令人感到它體態(tài)渾厚有力而工整優(yōu)美,莊嚴雄偉而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