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西藏昌都榆樹,榆樹,昌都榆樹,云南榆樹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8年及以上 |
樹型 |
卵圓形 |
榆樹
別名:白榆、長葉家榆、黃藥家榆、家榆、瑯琊榆、錢榆、榆、鉆天榆
榆樹生態(tài)習性
喜光,耐寒,抗旱,不耐水濕。能適應干涼氣候;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干旱、瘠薄和輕鹽堿土也能生長,生長較快,30年樹高17m,胸徑42cm。壽命可長達以上。萌芽力強,耐修剪,主根深,側根發(fā)達,抗風、保土力強。對煙塵及等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
榆樹主要產(chǎn)地
產(chǎn)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華東等地區(qū),華北及淮北平原地區(qū)栽培尤為普遍;蘇聯(lián)、蒙古及朝鮮亦有分布。為華北鄉(xiāng)土樹種之長江流域也有栽培。
榆樹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冠圓球形。樹皮灰黑色,縱裂而粗糙。小枝灰色,常排列成二列狀。葉橢圓狀卵形,先端尖,基部稍歪,邊緣具單鋸齒。花先葉于3~4月開花,紫褐色,簇生于一年生枝上。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先端有缺裂。種子位于翅果中央,4~5月果熟。
榆槐處處綠參天,行到青山未見邊。”這是清代家、文學家紀曉嵐在《烏魯木齊雜詩》中記述西北風光的詩句,從中可以看出榆樹在西北栽培應用之廣。然而,在一輪又一輪的苗木熱潮中,除金葉榆外,榆屬植物的應用大部分仍局限于西北、東北地區(qū)。
山東林木種苗協(xié)會閆大成在對苗市未來預測時談道:“楊柳因飛絮飽受詬病,國槐價格高居不下,是該到榆樹發(fā)力的時候了?!睂嶋H上,早在2013年在昌邑舉辦的第中國園林花木信息交流會上,記者就注意到有企業(yè)已經(jīng)瞄準白榆在著力培養(yǎng)。
時隔3年,苗市從熱趨冷,人們開始冷靜下來思索各樹種的未來。榆樹作為價值被低估的傳統(tǒng)鄉(xiāng)土樹種,其種植雖已形成一定量,但應用拓展仍在路上,榆樹能否上位以及上位后如何坐穩(wěn),是需要當前致力于榆樹生產(chǎn)和科研從業(yè)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曾在《關于建設節(jié)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的意見》中提出,積極提倡應用鄉(xiāng)土植物,該意見要求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xiāng)土樹種。
隨后的城市綠化中,鄉(xiāng)土樹種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們開始深刻認識到生態(tài)園林綠化中運用鄉(xiāng)土樹種的優(yōu)勢。較強的適應性與抗逆性、較高的性價比、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較強的標識功能,使得楊、柳、國槐、白蠟、欒樹、元寶楓等得到廣泛應用。
近些年,楊柳飛絮污染問題越演越烈。2015年全國綠委和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做好楊柳飛絮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飛絮治理,提出的措施涉及改造現(xiàn)有楊柳林分、替換適生鄉(xiāng)土樹種,豐富生物多樣性和樹種多樣性等。
榆樹的栽培技術,榆樹為榆科樸屬苗木。又名沙樸,青樸,千粒樹,樸,懼王樹。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褐色.粗糙而不開裂。單葉互生,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上半部具鈍鋸齒.基部不對稱,3出脈。花或單性。
【地理分布】原產(chǎn)我國,分布于淮河流域、秦嶺以南至華南各地
【生態(tài)習性】陽性樹,稍耐陰。適應性強,對土質(zhì)要求不嚴,有一定抗旱能力,也耐水濕和瘠薄,耐寒。深根性,抗風力強???br />
污染能力強。
【綠化用途】可作庭蔭樹、行道樹,也可孤植或叢植于寬廣場地,還是工廠綠化、四旁綠化、防風護堤的樹種。